本項目在詳細調查淮河流域243個縣域單元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的基礎上,建立了1956-2000年地表水、地下水、水資源總量及現狀供用水基礎臺賬以及耦合降雨年內分布及農業需水過程,提出了情景分析模糊綜合評價法,在縣域單元來水年型確定的基礎上,提出了采用長序列評價法核算農田灌溉用水負荷,并據此分析了淮河流域各縣域單元現狀水資源承載負荷,評價了各縣域單元水資源承載狀況,提出了水資源超載縣域的調控對策。獲得1項軟件著作權,發表2篇論文。
成果的先進性及創新性:
(1)系統整理了淮河流域243個縣域單元45年逐月地表水、地下水、水資源總量和現狀水資源開發利用量情況,按照用水總量和地下水開采利用量兩個方面對淮河流域各縣域水量要素承載狀況進行了評價,揭示了淮河流域縣域水資源承載狀況。
(2)研究了降雨與農業需水機理的匹配程度,首次提出了基于降雨過程及農業需水過程因素的情景分析模糊綜合評價法,研究提出了將現狀農業灌溉用水核算至多年平均情景的原理和方法。
(3)基于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和水資源利用協同發展要求,按照將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的原則,從增加水資源承載能力和減少水資源承載負荷的方面提出了122個水資源超載縣域水資源調控措施和方案。